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在喀什地區,每到豐收季節,便會看到一輛輛貨車滿載著蔬菜瓜果開往疆外。產自喀什的農產品進入了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市場。
“只要新梅種得好,就不愁賣不出好價錢。”伽師縣英買里鄉拉依力克村村民帕孜力·依斯拉木說。
葡萄架上,果實豐碩;產業園區,機器轟鳴......一處處喜人的變化構成了一幅幅幸福生活圖景,這里是廣東省對口援疆精心耕耘的沃野。
粵伽新梅產業園。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韓沁言攝
市場主導 實現兩地優勢互補
“伽師新梅亞克西!”今年7月,伽師縣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資源推介在廣州多個地標亮相。在廣東援疆的孵化和推動下,伽師縣通過與百果園、京東等企業開展合作,每畝新梅產值有望超過1.5萬元。
廣東援疆投入近1億元,與伽師縣打造以新梅為主的集交易、分揀、保鮮、冷藏、包裝、物流、研發和培訓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園區——粵伽新梅產業園。引進企業落戶,初步形成了一條以新梅為主打產品的產業鏈,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5000余個。
“廣東安排產業援疆專項資金以及市場化運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融合發展。” 伽師縣委副書記王永說。
伽師新梅的熱銷背后,是廣東產業援疆在數字化消費扶貧領域新的探索——盤活受援地特色資源,加大產業投入和招商引資的力度,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品牌,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和致富帶頭人,為受援地的可持續發展找到“源頭活水”。
紡織服裝、光伏發電、醫藥、農產品深加工等廣東企業紛紛落戶受援地,形成聯動發展、相互配套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巴楚縣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承建的巴楚縣250兆瓦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項目進入并網階段。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韓沁言攝
多種模式 政策資源無縫對接
6月30日,位于巴楚縣三岔口鎮的250兆瓦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項目進入并網階段。巴楚縣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落戶巴楚縣得益于廣東援疆的“大招商、招大商”。
2020年從廣東落戶巴楚縣的巴楚縣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光伏項目按照規劃分五期實施,總投資約200億元。一期二期項目已并網發電,三期100兆瓦光儲一體化項目和四期800兆瓦光儲一體化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五期粵水電巴楚縣光伏產業示范基地項目正在申報。
“我們充分利用新疆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通過‘大招商、招大商’活動,推進‘廣東企業+新疆資源’‘廣東市場+新疆產品’‘廣東總部+新疆基地’模式,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資金、市場與新疆受援地的政策、資源無縫對接。”喀什地委副書記、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王再華說。
按照“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的發展思路,圍繞發揮新疆光熱資源,推動廣東能源集團、廣東建工集團、深圳能源集團等省內能源企業在南疆投資建設2000萬千瓦光伏項目(第一批675萬千瓦擬于近期開工),并以此為依托,抓緊與上下游產業對接,著力引進一批儲能、制氫、礦冶、鋰電池,以及光伏支架、組件原材料加工、組件邊框制造、組件封裝等光伏產業鏈。
通過產業帶動就業,通過就業帶動思想解放。廣東通過援疆實踐,為受援地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永不走的干部隊伍。
產業突破 一批重點項目落地
在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新疆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疏附縣廣東葉菜現代化農業種植示范基地大棚數量比最初增加了一倍。
在這里,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村民古再麗努爾·阿布力孜不僅學會了種植芥藍、豆苗等蔬菜,還掌握了除草除蟲、施肥等技術,成為了基地的技術骨干。
廣東援疆通過在疏附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和中草藥種植基地,讓產品48小時送達港澳市場,年產值將超過5000萬元,新增就業1.2萬人,人均增收1萬元。
疏附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韓沁言攝
為當好服務廣東企業投資新疆的橋梁紐帶,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積極促成廣東國有企業在新疆落地一批重點產業項目。
在巴楚縣、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草湖鎮各建一座廣東光伏產業園,僅項目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就可大量吸納當地群眾就業,其中光伏板除塵清洗工作可穩定吸納就業人數6000人以上。
通過推動一批重大產業平臺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承載能力,重點引進根植性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大型龍頭企業,實現了引進一個龍頭、帶來一批配套、推動一個產業發展。
“產業援疆,發展了經濟,富了群眾,促進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項目計劃與產業處處長劉再增說,“產業援疆帶來觀念理念更新、體制機制創新,有助于激發各族群眾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