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自治區黨委黨校(行政學院)民族宗教理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郭益海
“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我們要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六個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得出的重要結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對于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特別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部署的全面理解,做好相關工作,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六個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堅持不懈開展“五觀”宣傳教育,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歷史是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教科書。要深入學習宣傳《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從中國歷史、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整體高度,從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宏觀視野,使廣大干部群眾看清楚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文明融合史的發展軌跡和規律,更加深刻地認識“四個共同”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通過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宣傳教育的對象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要求“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要求“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搞好社會宣傳教育”。這表明,不僅要抓住干部教育這個關鍵,更要注重關系未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礎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華文化不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是56個民族牢固的精神紐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必須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要樹立和突出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相關研究,更深層次地搞明白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是什么,搞清楚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使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
要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就難以形成認同。”多民族國家借助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來促進各民族的國家認同,推廣國家主流文化和意識形態,可以說是國際社會語言文字工作的一種通行做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外在符號,也是我國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念教育傳播的工具載體。此外,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有助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和用戶規模大幅攀升,我們必須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的基本原則,牢牢把握互聯網上輿論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在黨的領導下,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因為通過發展,能夠使各族群眾在共享祖國繁榮發展成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從“要堅定不移推動新疆更好更快發展,同時發展要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到“要從穩疆安疆的戰略高度出發,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再到“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新疆這片土地,牽掛著新疆各族人民群眾,一再強調“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打牢社會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近年來,我區積極探索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工作機制,廣泛開展促進民族團結的各項活動,加快構建各民族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有力促進了新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社會氛圍。
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要進一步總結、完善、創新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形成捍衛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社會氛圍。隨著良好的社會基礎、社會氛圍的鞏固,必將對各族干部群眾形成向好的規范和帶動,有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疆大地深深扎根、向陽生長。
堅持依法治疆,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落實到新疆工作各個領域。”具體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就是用法治來保障和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維護國家利益、中華民族利益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僅靠道德規范、輿論引導、自覺自行,必須完善相關法律保障。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誰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各族群眾自覺按照法律辦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有保障。
堅持黨的領導,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
做好新疆工作關鍵在黨。沒有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一個多民族國家要實現團結統一是不可想象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更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聚力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并貫穿于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
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需要新疆各族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黨的十九大正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每名共產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在新時代好干部標準中,其中一條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主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轉化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擔當作為,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